中国网财经3月4日讯 日前,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窦晓光教授牵头的针对乙肝病毒相关肝癌高风险及根治术后患者的前瞻性、多中心、对照临床研究(终结项目)启动。
该项目旨在评价干扰素对预防乙肝病毒相关肝癌高风险患者肝癌发生,以及肝癌根治术后患者肝癌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超八成肝癌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
窦晓光教授
“我国病毒性肝炎在传染病中的发生率位居第二,仅次于流感。但与流感短期可治愈不同,病毒性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需长期治疗,疾病负担沉重。”窦晓光教授表示,我国约有8600万乙肝病毒感染患者,每年2%-10%未治疗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会进展为肝硬化,每年0.5%-1%乙肝病毒感染的非肝硬化患者发展为肝癌,而83.77%的肝癌患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
我国是肝癌大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分别位列第5位、第2位。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率同样居高不下,数据显示,肝癌术后5年复发率为60%-70%,甚至更高,最早的可在术后2个月复发,复发高峰在术后1-2年,这是影响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原因。对此,窦晓光教授表示,我国肝癌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低,主要原因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相关肝癌复发率高。
持续抗病毒可预防肝癌和死亡发生
美国肝病学会乙肝指南指出乙肝治疗首要目标是通过持续抑制病毒防止疾病进展,预防肝硬化、肝癌和死亡的发生。
窦晓光教授表示,乙肝治疗基本目标是实现HBV DNA转阴,肝功能正常,然后是追求临床治愈实现乙肝表面抗原(HBsAg)清除,进一步达到彻底治愈,清除肝组织中cccDNA和整合DNA。终极目标是逆转肝硬化,降低肝癌的发生,达到疾病治愈。因此,乙肝治疗目标为从病毒转阴到临床治愈再到疾病治愈。
“抗病毒治疗可以明显降低乙肝病毒相关肝癌发生。”窦晓光教授介绍说,我国最新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指出,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可显著控制肝硬化进展和降低肝癌发生风险,研究证明核苷(酸)类似物长期能够降低乙肝病毒相关肝癌的发生率。
“然而虽然目前口服的核苷类药物方便可及、价格合理,但不能在短期内彻底清除病毒,抗病毒治疗疗效不理想,长期用药,对于特殊人群存在安全性问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丁洋教授表示,新的研究发现,干扰素在抗病毒、抗增殖、逆转肝硬化、降低肝癌根治术后复发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干扰素可抑制肝癌模型裸鼠的肝癌生长、转移、复发,减少复发肿瘤体积。
为了评价干扰素预防肝癌发生及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由窦晓光教授牵头正式启动了全国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终结”计划。
该计划将在全国近百家医院筛选合格的患者,分别纳入乙肝病毒相关肝癌高风险、乙肝病毒相关肝癌根治术后两个队列,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单药或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对于预防乙肝病毒相关肝癌高风险患者肝癌发生、以及肝癌根治术后患者肝癌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责任编辑:谭梦桐)
登录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