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29 09:38
“秃”如其来,当头皮只剩下苍白和冷...
日前,知名主持人沈梦辰焦虑斑秃,并在微博晒自己的斑秃照,发文表示:“虽然发量很多,也抵不过斑秃的来袭...”
微博引发网友强烈共鸣,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秃头,已然成为一个困扰全民的问题。国家卫健委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脱发人数已超2.5亿,平均每6个人当中就有1人脱发。
作为治疗“秃头”的首选,植发养发市场前景巨大。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20年,我国植发行业的市场规模从57亿元跃升至近200亿元。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下市面,大大小小的植发机构遍地开花,植发技术花样百出,动辄收费数万元。还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声称“3天包教包会”,从业者可自己开店、月入百万元。
过去,毛发移植主要针对的是脱发或秃发患者。近年来,植发范围越来越广,增加了发际线调整、鬓角种植、胡须种植、眉毛种植等新项目。然而,在保卫头发的路上,秃头青年们面对的却是花样繁多的“深坑”挑战。
1、费用高
动辄数万,植发经济收割年轻群体
植发手术,就是将毛发较多部位的毛囊移植到秃发或毛发稀疏的部位,移植后成活的毛囊可以继续生长。统计发现,目前做毛发移植的人中,50%以上的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在价格上,市面上的植发价格高低不一,一个毛囊单位价格多在10元到20元。如果一次植发数量达到3000个毛囊单位,则意味着花费在3万元到6万元。
虽然价格高昂,植发效果却不一定尽如人意。网络媒体上,关于植发失败的新闻频频曝光。
2、乱象多
技术包装过度、价格陷阱丛生
“速成医生”“影子医生”浑水摸鱼
作为一个新兴起来的行业,植发行业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以及人员培养均滞后于市场需求,也导致了行业的乱象丛生。
一方面,为了制造营销噱头、抬高要价,市场对植发技术的过度包装普遍存在,涌现的新技术名词和专利层出不穷,微针、3D植发等植发概念让人看的眼花缭乱。某些机构技术包装得五花八门,实则在故意抬高消费者的理解门槛。
事实上,目前正规的植发技术只有FUT技术、FUE技术两种,市面上所有宣传的、夸张的,比如3D、微针,都是一种噱头和宣传手段,本质上就是FUT或者FUE。
另一方面,植发价格高昂不透明,里面陷阱丛生。“1块钱植200毛囊”、“打包价XX元全包”,很多机构以低价吸引客流,后期却又在手术中虚报毛囊数量或者降低手术质量,对患者造成更大伤害。
还有机构还会通过随机增加收费产品或服务项目,以强迫患者高价买单。
与此同时,在庞大需求的刺激之下,“速成医生”“影子医生”遍地横行,黑作坊、无资质机构野蛮生长,为脱发患者带来巨大隐患。
此前就有媒体曝光了“植发3天速成班”,一些学员练习两几个小时就敢拿患者“实操植发”。在深圳一家植发培训机构,交5800元就可以入班培训,只要胆大、耐心、眼力好,3天就能学会所有植发技术。学员学成后,有的去了民营植发机构,大部分则自己投资开店,成功者月入百万。
除此之外,还有消费者因植发被“诱导贷款”,对个人征信造成影响。去年年底,某植发连锁机构因存在广告违法、诱导贷款、退款难等被多人投诉曝光。
有消费者表示,自己于2020年3月、4月在该机构进行植发手术,由于费用太高,工作人员提出可以贷款支付,并用其手机操作,在某贷款平台上申请了两笔三万元贷款、各分12期还款。但消费者还了6期后,突然无法还款,显示已经逾期,且无法联系贷款平台客服。
曝光显示,该机构的多起投诉均提及“诱导贷款”。
3、维权难
缺乏鉴定标准,赔偿难、退费难
30岁的李先生因脱发严重,2019年在广州一家民营植发机构做了4500个毛囊单位的植发手术,花费了24000多元。植发近11个月后,仍觉得头顶毛发稀疏,效果不佳。
在和机构沟通不成情况下,李先生愤然起诉该机构,但因为对于合同中关于毛囊成活95%说法,目前还没有第三方机构对此可以做鉴定,因缺乏证据以败诉告终。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27岁的潘先生身上。因为缺乏第三方鉴定,维权遭推脱,只能找媒体曝光。
从事司法鉴定的专业人士表示,植发行业是新兴行业,缺乏相关标准,且植发效果与患者体质、手术医生的技术和术后护理都有关系,很难做出鉴定。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查阅发现,许多因植发失败产生的纠纷案件,都是因消费者鉴定难或举证难被判败诉。
随着植发需求的持续增长和植发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诚信透明的医疗环境为消费者的权益保驾护航。对于行业本身,监管将是大势所趋的方向;对于患者自身来说,也切记不要病急乱投医,选择正规机构、正规医生进行植发手术。
除此之外,行业内的自我监督,自身服务水平提升、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各家植发机构责无旁贷。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注册/登录获取更多内容
专业
深耕医疗行业9年精准
海量医疗行业人才便捷
求职顾问一对一服务